【2008暑假旅行四】鶯歌陶博館.鶯歌.大溪老街~2008.8.20
《鶯歌陶瓷博物館》
陶博館的建築形式是以清水模.輕鋼架.透明玻璃穿透內外環境,
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整體呈現質樸的美感。
以清水模和鋼骨呈現的灰色系外觀,空間挑高和顏色素淨的設計,
以及大面積的玻璃圍幕,讓外頭灑落進來的自然光,
在寬闊的空間中展現光線透射的各種效果。
建築設計低調的特色,讓室內的陶藝展品隨著陽光的變化,
呈現出無限豐富的質感與面貌,讓陶博館成為包容藝術無限可能的舞台,
也成為鶯歌陶瓷觀光的代表性景點。
下圖:彩雲呈祥-戶外陶藝作品
下圖:陶博館的建築形式是以清水模.輕鋼架.透明玻璃穿透內外環境,
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整體呈現質樸的美感。
下圖:兒童體驗區旁富童趣的陶藝品
下圖:各色造型的馬賽克磚.可自行組裝拼貼花樣ㄛ
下圖:各式陶瓷杯墊
下圖:《兒童體驗區》正舉辦馬克杯彩繪&貼釉教學.趕緊坐好.要開始了
下圖:yaya正聚精會神的彩繪中
下圖:設計專屬個人風格的馬克杯.一個200元+宅配100元
下圖:彩繪時要注意不可拿馬克杯握把.因尚屬毛坏容易斷裂.
隔壁的小朋友好不容易快畫好了.可握把斷了.得再重畫囉!
《鶯歌老街》
鶯歌尖山附近所產黏主適於陶瓷,乃開窯製造,以農村副業的形態生存。生產規模小,產量有限,但靠著便捷的水陸交通網,也能使產品銷售台灣全島。
一九二九年以後鶯歌成為台北州主要陶瓷主產地。
他們脫離工廠生產程序而獨立設廠是鶯歌陶瓷生產程序上的一個特點。
認真地在陶藝創作上追求精進的陶藝工作者,對鶯歌的陶瓷產業發展都有極大的貢獻。
鶯歌鎮製陶歷史已邁入兩百年,至今仍有兩百餘家廠商持續經營,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市場佔有率,是為目前台灣唯一的陶瓷專業區。
所謂『陶瓷老街』則是指已有數百年的尖山埔路。
據老一輩的人指出,尖山埔路從日據時代開始,就因多家陶瓷廠林立,而贏得陶瓷街美譽,近年來,陶瓷建材及陶瓷藝品店逐漸遷進老街,使陶瓷老街的風貌更多樣化。
尖山埔路為鶯歌最具歷史的陶瓷街,不管是您所需要的藝術陶瓷、創意造型陶瓷、茶壺、茶具、禮品、日常用瓷等,都可以在此滿足您的需求。
下圖:鶯歌老街的陶板街道
下圖:鶯歌陶瓷商店街
下圖:買個陶甕當米缸也不賴
下圖:來到鶯歌不玩陶拉坏.好像白來了
下圖:鶯歌老街內一家各式陶製玩偶藝品專賣店.超卡哇伊ㄋㄟ
《大溪老街》
大溪因位處北橫公路起點及鄰近石門水庫,成為交通轉運站,近來觀光業的發達,
大溪老街的重整,使得舊日歷史的美貌嫣然再現。
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
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
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
大溪老街至日據時代的1919年左右,因日本總督府執行等同現代都市計劃,
將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依規劃好的建築線拆除部份建築,
那時大溪老街平常住家主要以紅磚牌樓立面搭配紅磚屋,
商家則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
呈現出以巴洛克風情為主的立面牌樓;但是大溪老街牌樓的立面雖為巴洛克風情,
造型卻採用大量弧線,牌樓中央最高的突點-『山牆』,有山尖形、半圓形、圓弧形等變化,
頂端的『收頭』則有動物、植物、幾何圖形各種樣式,十分特別,
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河運沒落,繁華變遷,這三條老街卻能保留原貌,
並結合大溪其他文化與歷史的魅力,讓大溪鎮重回過去的風華。
下圖:大溪老街的巴洛克建築
下圖:裡頭可住有鐘樓怪人?
下圖:大溪沒落的運河
下圖:神的圖騰vs.惡魔的魔杖
下圖:福仁宮內供奉開漳聖王
下圖:在住宿飯店之餐廳內取用中西式早餐
下圖:晚餐是papa買回來的川味現炒
下圖:臥室內豐富的茶咖吧
下圖:20坪大臥室內可180度旋轉的46吋電視
下圖:yaya正享受按摩椅的推拿.腳的部份可惜我們母女檔都是瘦瘦鳥仔腳.根本按摩不到.XD~~
今日戰利品:彩繪馬克杯300元.陶瓷手機吊飾100元.2008陶展迷你書80元.阿嬤陶杯100元
住宿:愛錸motel
留言列表